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于漪信仰的力量

来源:心脏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引子: 2019 年中秋前夕,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当时家人正准备送她去医院,这是今年第四次住院。 “上次刚出院,刘堂江总编电话来预约采访。我这心脏的老毛

引子:

2019 年中秋前夕,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当时家人正准备送她去医院,这是今年第四次住院。

“上次刚出院,刘堂江总编电话来预约采访。我这心脏的老毛病已经住了三次院了。现在的状况医生不允许我接受任何采访。不过,刘总编是老朋友了,几十年了,我无论如何不能辜负了你们的美意……”

于漪老师的家素净简洁,墙上字画,柜里书籍,没有多余的陈设。敦厚的木质沙发上铺着凉席,她就强撑着坐在上面与我们娓娓而谈。

家人在一旁焦虑地守护着,担心她的心脏会瞬间骤停……眼前这位年逾九秩的老人,目光坚毅且有神。她参与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她修正了中国语文教育思想,她的教育智慧给千万计的教师以启迪,她身披着难以计数的荣誉光环……然而,她分明又谦卑慈祥得像邻家奶奶。她说:“我只是尽了一个新中国教师的本分。”至诚又至简。

才二十来分钟,于老师已经坐不动了。当我们起身准备离开时,于老一再表示歉意,并反复拜托我们给《未来教育家》所有读者老师带一句话:“做老师,要把每个孩子当作宝贝,他们是国家的宝贝、家庭的宝贝,要让他们走正道,做中国人,有中国心、中国情、中国本领……”

一个甲子走出了教育自信

“我们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教育自信。中国偌大的教育群体,一定要有自己的话语权,而这个话语权是建立在我们扎扎实实艰苦奋斗基础上的。”

现场实录——

于漪说:“其实我就是一个草根老师,就是坚守了一个做新中国教师的本分。在任何情况下,我始终不忘我做教师的本分,本身就是教师,书一定要教好。”

对于漪来说,2019年9月29日这天,是她教育生涯中的颠峰。这天,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为她颁发了“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奖章。这是中国基础教育千万教师中唯一的殊荣,此刻将载入史册。

从1951 年复旦大学毕业至今,于漪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工作了68 个年头。超越一个甲子的时间,从青春到耄耋,支撑她执著讲台的情怀动力是什么呢?

她说,是爱国。

是家国情怀激励着她不倦地汲取并厚蓄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着她强烈的专业自觉与教育自信。一路走来,由稚嫩懵懂,成长为卓然大家。而她却说,她在用“一辈子锤炼育人的大基本功”,“一辈子在学做教师”。

“我总是怀揣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

罗曼·罗兰说,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于漪的成长也是从“创伤”中走来的。

1951 年7 月,22 岁的于漪从复旦大学教育系毕业,分配到华东革命大学工农速成中学工作了7 年。来到上海第二师范学校先教历史,后又被安排教高中语文。校党支部书记用一句“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鼓励便让她接下了担子。隔行如隔山,对连汉语拼音、语法都不懂的于漪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重生般的挑战。她一度陷入了惴惴不安。

不懂就补,大不了从头再来。从艰难生活中走过来的于漪天生就有股子初生牛犊的犟劲。既然是工作需要,她便硬着头皮开始了转型。“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中的这句话成了她转型期的座右铭。从汉语拼音、语法修辞开始,她恶补语文知识。短短三年时间,她将大学中文系的主要课程全部自学了一遍,还独立钻研了上百篇教材。为了备好一堂课,她常常需要花上十几个小时。在那段时间里,明灯书卷伴夤夜成了家常便饭。

刚教语文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成为于漪后来数十年专业追寻的起点。

一次,国学底蕴深厚的教研组组长徐老师听了她的课,在肯定她的优点之后,徐老师点评道:“语文教学的大门在哪里,你还不知道呢。”短短十多个字,却给了于漪过电般的冲击。庆幸的是,初次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气馁,反而促使她从震惊中汲取了奋进的力量。将外在压力转化为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自此,语文教学的“大门”成为于漪夙兴夜寐寻觅的“明灯”。

每每回忆起自己语文教学的起步,于漪总不禁流露出对同事们的感念。白天她站在窗外听同事的课,教研组会上用笔记录同事的思考;晚上,独坐灯下,琢磨教材的内容,参考书的阐述。当时教研组里共有18 位教师,于漪向其中的17 位老师虚心求教。于漪说,从那时候起,她总是怀揣着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另一把量自己的不足,写“教后记”,记录学生创造的火花,记下自己的漏洞。于漪就是这样用时间一点点筛出对语文课堂规律性的认知,一点点地把握语文教学的“船舵”,一点点地换取自己在语文教学上的发言权。

文章来源:《心脏杂志》 网址: http://www.xzzzzzs.cn/qikandaodu/2021/0318/599.html



上一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作
下一篇:心脏不舒服哪项检查是首选

心脏杂志投稿 | 心脏杂志编辑部| 心脏杂志版面费 | 心脏杂志论文发表 | 心脏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心脏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