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国心脏机场的百年变迁(3)

来源:心脏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北京城区的扩张,以及喷气式客机对于净空区域需求的扩张,南苑机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北京城南地区的发展,因此南苑机场的搬迁也早早进入了议事

随着北京城区的扩张,以及喷气式客机对于净空区域需求的扩张,南苑机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北京城南地区的发展,因此南苑机场的搬迁也早早进入了议事日程,但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直到大兴新机场的建设,给南苑机场的搬迁提供了机遇。根据计划,在2020年前后中国联航将随东航集团入驻大兴新机场,而南苑原先的空军部队也将调配到其他军用机场,有人形容南苑机场“像小县城的长途汽车站,实在显得太过寒酸”。但是,基于“中国航空事业的发祥地”的重大历史价值,南苑机场主体部分将作为一个航空主题博物馆予以保留。

1958-1979年的“心脏机场”——没有廊桥的机场

首都机场位于顺义区天竺镇,在南机坪附近,有一座苏式建筑。这便是1958年3月正式启用的首都机场的第一座航站楼,现已被改造成了国航办公楼。

在今天看来,这座候机楼只有2层高,小得有些不可思议,让人难以想象当年人们是如何从那儿登机的。然而,在国家贫穷落后的1958年,这座投资7900万元的建筑,是当时“首都十大建筑”之一。

它确实太小了,即使在高峰时,每小时也只能接待旅客230人。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航站楼服役20多年,当时修建的主跑道,至今仍在为首都机场服务。据统计,1958年至1979年共22年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共588万人次,平均年吞吐量只有27万人次。

网上订票、值机取票、安检、登机……今天我们乘坐飞机,只需要简简单单几个步骤,就可以飞越无数公里,落地另一座城市。可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对普通人来说,乘坐一辆晃悠悠的绿皮火车去异地已是最快的方式,“坐飞机”是普通老百姓不敢想的事。在那个历史时期,坐一次飞机,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那些年,机场一天没有几班飞机,每天乘坐飞机的人寥寥无几。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先不说你得到一定的级别、有足够的证明,才能乘坐飞机,仅是平常挣的那点钱,就根本无法承担得起机票钱。所以在那个年代,坐一次飞机就是国人的“梦”。

改革开放40年的“心脏机场”:孩子长得快,衣服总是小

上世纪70年代,国际上已普遍采用大型飞机和新式旅客登机桥、自动人行步道、行李转盘等设施。中国民航从1974年起淘汰了原有的老式飞机,进入喷气机时代。

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元年。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点,很快在航空运输业和机场建设上得到体现。

首都机场的运输业务日趋繁忙,老航站楼设施设备落后已难以满足需要。几年后,首都机场建好了T1航站楼和第二条跑道。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的国门逐渐向世界打开,坐飞机逐渐成为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儿。普通人也能开始乘坐飞机出去旅游、探亲……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走了进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了出去。

机场的建设,一直在“早与晚”“大与小”的争论中不断地扩建改造。当时的报告称,10年至15年之内,年旅客吞吐量350万人次,但是当时的估计明显保守。

从1988年开始,T1航站区就是在前后七次改扩建中度过的。在这七次改扩建中,T1航站区改建行李分拣大厅,扩建主楼及引桥等,T1航站楼面积增至8万平方米,旅客吞吐量保障能力提高到800万人次。吞吐量从1978年的103万人次增至1987年的467万人次。

1988年是改革开放十周年,人民群众日渐摆脱贫穷,富裕起来。旅客人数攀升更快了。这年3月,“首都机场”正式更名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随后几年,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每年都是100万地往上翻。

1991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870万人次,已经超过了航站楼的设计能力。1995年又达到1500万,比上年增长29%。

1999年11月1日,二号航站楼投入使用,T1航站楼随即关闭。T2航站楼扩建工程完成后,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可达3500万人次,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可达1.2万人次,年起降架次可达19.32万架次。

随着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的连续几年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没过几年,T2航站楼就开始超负荷运转,此时,已经关闭3年的T1航站楼改造完成,2004年9月重新开放。

很多人形容首都机场就是个长得特别快的孩子,做衣服总是做得小,甚至是没怎么穿就小了。

年吞吐量的增长是令人惊讶的。首都机场2000年旅客吞吐量首次超过2000万,2004年突破3000万,2007年突破5000万。

为了满足奥运会的航空运输保障需要,加速将首都机场建成世界级枢纽机场,2004年3月,首都机场第3次大规模扩建工程开工,T3航站楼于2007年12月顺利完工。这座航站楼总面积近百万平米,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航站楼主设计师诺曼·福斯特称之为“人民的宫殿”。

文章来源:《心脏杂志》 网址: http://www.xzzzzzs.cn/qikandaodu/2021/0312/535.html



上一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心脏跃动
下一篇: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心脏杂志投稿 | 心脏杂志编辑部| 心脏杂志版面费 | 心脏杂志论文发表 | 心脏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心脏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