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于漪信仰的力量(4)

来源:心脏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位姓何的学生患了肺病,于漪去家访,看到一家人挤在一间12 平方米的房子里,于漪流泪了。孩子治病每月需要2 瓶雷米封,一瓶6 块钱,家里根本负担

一位姓何的学生患了肺病,于漪去家访,看到一家人挤在一间12 平方米的房子里,于漪流泪了。孩子治病每月需要2 瓶雷米封,一瓶6 块钱,家里根本负担不起。那时于漪的工资是72 块,她就每月买药给孩子,直到把孩子的肺病治好。

蒋志平是当年班上赫赫有名的“皮大王”。绝望的父亲干脆将孩子推给了于漪:“这个儿子我不要了。”于漪没有推托,把这个“爸爸不要”的孩子带回了家。白天于漪上班,他上学;晚上于漪回家,他跟着回来。经过“拉锯”式的多次反复,于漪终于用心用情让他安静了下来。

对于学生的调皮捣蛋,于漪这么看:“他们毕竟是不成熟的青少年,如果他们都懂事,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学习做事都很自觉,还要我们教师干什么?”

蒋志平长大以后来拜访老师,于漪了解他做生意的近况。学生说:“没有什么大事,唯一困难的是周转资金紧张了一点。”于漪问:“需要多少?我给你。”蒋志平心里感动却又并不感到奇怪,因为于漪从小就把他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师爱超越了亲子之爱,对于蒋志平来说,于漪是老师,更像母亲。

“学生身上的事,都是我教师心上的事,什么叫教师,学生的天就是你的天下,学生都是你的儿女。”

王伟是于漪在杨浦中学84 届五班的学生。这个当初不起眼的“中等生”,在于漪的鼓励下,开启了许多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上讲台当小老师,第一次自编报纸,第一次围着篝火朗诵诗歌……当他第一次走上讲台朗诵时,于漪破天荒地给了他80 分。后来成为上海市特级教师的王伟说:“正是那个80 分,让我如今面对几百人讲座,也不会特别紧张。”

于漪说,老师对孩子是全心全意,还是半心半意,或是三心二意,孩子心中清清楚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把真爱播洒到学生的心中,学生心中才有老师的位置。

批改学生的写字作业

20 世纪70 年代初期,于漪和老师们一起备课

“哪里只是传授知识啊,那是心血浇灌啊!”

“好的生源要教,困难的生源也要教。他们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后代,都要用心教,尽心尽力教。”于漪就是凭着这样的认知与信念来面对“文革”十年所教的乱班的。她坚信学生是可变的,她将学生身上的“堵点”视为教育的“焦点”,关键是自己用怎样的眼光去发现,用怎样的方法去改变他们。即使是在被陌生学生打伤了腿,亲眼看到学生拿皮带抽打同校老师的时候,她也没有丧失教育的勇气。她心里想的是,一定要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用善良的人性去驱赶内心的兽性。

功夫不负有心人,于漪所带的77 届两个毕业班,一群底子薄弱的学生们竟然全部都考取了大学。20世纪80 年代的学生有不少从事了文字工作。《新民晚报》原总编胡劲军后来感慨地说:“于老师当年的教育成为我工作的动力。”

“回过头来想,这十年让我带差班、乱班,对我是极大的培养。”每每回忆起这段经历,于漪感叹道,“乱班带出来了,我真的差点丢半条命啊!”“哪里只是传授知识啊,那是心血浇灌啊!”

为了走近新时代的学生,走进他们的话语圈,于漪甚至还新潮地研究起了周杰伦和“还珠格格”,探究为什么一个“还珠格格”能把初中女生全部打倒了,一个周杰伦能打倒百分之七八十的高中女生。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爱心让于漪萌生了智慧,智慧又总是能让她在逆境中创造机遇。从初一到高三,于漪什么层面的学生都教过。她说:“面对过各个层面的学生,我总在思考该用怎样的教育方法使他们提高、成长,怎样才能形成有效的教学经验。”

20 世纪80 年代末,于漪与青年教师座谈

“我一辈子上下求索,就是为了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让学生能成为龙的脊梁。”

于漪的语文课堂就是她捍卫真善美的战场。她的课堂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就是“教文育人”,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浸透着思想教育,春风化雨,渗入学生的心田。

而学生们回忆起于漪的课堂,总也绕不开的是浓浓的精神享用——

“老师,您说,文天祥被杀害后,衣袋里还放着一条纸,上面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您问我们,读书为什么?为做大官?做大款?您说,读书是为了明做人之理,明报效国家之理,没有国,哪来家……”

多少年后,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金杯奖得主王运丹回忆说,当年是于老师给他树立了“国家建设需要人才”的人生目标。

文章来源:《心脏杂志》 网址: http://www.xzzzzzs.cn/qikandaodu/2021/0318/599.html



上一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作
下一篇:心脏不舒服哪项检查是首选

心脏杂志投稿 | 心脏杂志编辑部| 心脏杂志版面费 | 心脏杂志论文发表 | 心脏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心脏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