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马拉松运动对心脏的影响:生理适应和潜在风险(8)

来源:心脏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 马拉松运动与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由于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而造成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部分运动员尤

3 马拉松运动与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由于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而造成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部分运动员尤其是长期从事大强度运动的耐力运动员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运动性心律失常已经成为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和生命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马拉松运动员心律失常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Molina等(2008)对参加巴塞罗那马拉松的运动员进行长达10年的追踪调查后发现,与久坐健康个体相比,马拉松运动员单纯性心房房颤的发生率增加了4倍。Herm等(2017)采用便携式心电记录仪观察了108名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运动中的心电情况,结果发现16.8%的运动员具有心电异常的情况,9.3%的运动员至少出现过一次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7.5%的运动员拥有明显的ST-T段异常。运动后即刻,17%的运动员出现hs-TnT的显著升高。分析国外研究资料发现,心房纤颤是马拉松等耐力运动员的主要类型。Wilhelm等(2012a)发现,安静状态下,马拉松运动员心房尿钠肽前体(pro-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pro-ANP)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通常认为pro-ANP是心房壁张力增加的标志物,与心房纤颤的关系密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马拉松运动的参加次数是心房重塑的独立预测指标,提示马拉松运动过程中,大强度运动对心房的反复牵拉与心房发生进行性重塑的关系密切,可能是运动性心房纤颤发生的原因。

研究证明,马拉松运动员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参与马拉松运动的年限和时间等因素有关。Kim等(2016)通过比较有心律失常的马拉松运动员和无心律失常的马拉松运动员发现,前者具有较高的V·O2max、较大的运动强度和较长的运动年限。Herm(2017)进行相关分析发现,马拉松运动员的心电异常与性别、BMI和心血管并发症均无关,而与运动员从事马拉松的年限有关。该研究提示,年龄较高的马拉松运动员更容易出现心律异常的情况。Wilhelm等(2011)根据训练时间将马拉松等运动员分为低训练组(<1 500 h)、中等训练组(1 500~4 500 h)和高训练组(>4 500 h),结果发现运动员P波平均持续时间(心房纤颤的观测指标)从低训练组到高训练组逐渐增加。这一结果提示,运动量是马拉松等耐力运动员心律失常的重要影响因素。

还有研究认为,马拉松运动员心律失常的风险小于健康对照人群。在一项对心血管疾病进行严格筛查和排除的研究中,Grabs等(2015)通过心电图监测发现,安静状态下,无心血管疾病的马拉松运动员(年龄45±8岁)心房早搏和心室早搏的发生风险小于同年龄对照人群。马拉松运动后监测发现,运动员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不仅没有升高,反而是降低的。同时,研究显示,运动后即刻出现的心肌损伤因子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增加与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并无直接联系。

综上所述,尽管多数研究支持马拉松运动容易增加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纤颤的发生风险,但近期有部分研究对此提出质疑,认为马拉松运动不会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这可能与马拉松运动员筛选条件的严格程度有关,心血管疾病、吸烟和饮酒等健康饮食因素的排除与否对判断马拉松运动是否诱发心律失常至关重要。因此,未来仍需开展筛查条件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马拉松运动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

4 马拉松运动与心脏猝死

运动性心脏猝死(exercise related sudden death)定义为:“运动员或进行运动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 h内发生的意外死亡。”如果运动员具有潜在的心脏疾病,进行大强度运动时,心肌的耗氧量急剧增加,血流对心脏的冲击显著加大,可能造成心肌冠状动脉和心肌供血不足,诱发心脏疾病,导致运动场上猝死事件的发生(常芸,2010b)。调查发现,1976-2006年间,伦敦马拉松、美国多个城市马拉松心脏猝死发生率为1/11.4万,低于一般的运动性心脏猝死发生率(Day et al.,2010)。最近对2007-2016年瑞典近10年一百多万马拉松参赛选手进行的调查发现,马拉松的猝死发生率为0.24/10万。Hart等(2013)分析了2001-2010年全美1 090万注册的运动参与者运动猝死的情况发现,全程马拉松心脏猝死的发生率是1.01/10万,显著高于半程马拉松的心脏猝死发生率(0.27/10万),平均发生率为0.54/10万。同时,研究还发现,男性运动员心脏猝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年轻和无心血管风险知识的参赛选手更容易发生心脏猝死。Waite等(2016)对1966-2014年间发表的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发现,文献共涉及近四百万马拉松参与者,包括业余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心脏猝死的发生率在0.6~1.9/10万。我国学者分析了2012-2016年国内官方公布的马拉松心脏骤停案例,心脏骤停率为0.8/10万,猝死率为0.47/10万。可以看出,我国马拉松猝死的发生率低于国外,这可能是因为我国缺乏统一的猝死数据库,发病和猝死记录遗漏或公布缺失(许臻晔等,2017)。

文章来源:《心脏杂志》 网址: http://www.xzzzzzs.cn/qikandaodu/2021/0216/380.html



上一篇:我心雀跃
下一篇:雨天纪事(五首)

心脏杂志投稿 | 心脏杂志编辑部| 心脏杂志版面费 | 心脏杂志论文发表 | 心脏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心脏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